九月,出国留学的热月,年年如此,不过本市出现了小学生出国留学热。大学生出国留学,不以为然,高中生出国留学也可以理解。小孩子出国留学,可就费解了。为什么费解啊?你想他会自立嘛?他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举目无亲,不寂寞嘛?家长放心的下吗?在有个病啊灾的一个小孩子远在国外怎么办啊......
作为家长肯定会考虑的,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吗。可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呢?我认为是两方面的原因。一方面来自家长的期望值。本市花上万元择小学,花几万择中学现象极普遍。可见为孩子选择受教育的良好环境家长在所不惜。
另一方面来自我们的教育,这是主要的方面。学生外流,是我们教育的悲哀。一个学生要经过10年以上的教育,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,就这义务教育早已成空话了,学校间发展不平衡,能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是最差的学校,师资设备都不行的学校,而好学校就得拿钱来。即便家长认可出钱,可是我们的教育怎样呢?
凡家长都有体会的,6岁入学始,孩子就进了苦海。天真好玩的孩子泯灭了童真。要么就变得少年老成,要么就干脆不学了,叫家长老师都无能为力。到了中学,从早到晚关在学校里,写不完的题,上不完的课,回家还得在家长得监督下继续写。孩子们谁有那么大的耐性啊。更有甚者,市周边一些名校实行军事化管理,就是没有了自由,早出操,晚自习,不回家全天关在学校里。
据国外进修回来的老师们介绍,国外的教育和中国截然不同,更体现了人性化。据说在美国学校里听课,孩子们随意坐在地毯上,在老师指导下学习,一个孩子不打报告就出去了,中国的一个校长问老师,你为什么不管,老师回答说:他一定是需要出去,为什么要管呢?哦,明白了,一切以需要为原则。那么孩子需要学习了就必定会学习的。可是我国的孩子自己需要学习的愿望早就被繁重的课业挤没了。
尽管“减负”“素质教育”“新课改”,但是改的结果是越来越繁重,所有的一切围着高考指挥棒转,评价学校看考大学。家长选校看考大学。学校生存要看考大学。学校不如此又怎样呢?
这么崇尚大学,崇尚文化,可是中国获诺贝尔奖的人呢?北大,清华招收了那么多优秀的学生,获奖人呢?难道不该思考吗?教育理念的落后,教学内容的陈旧,家学模式的腐朽。不能不导致生源外流,由此可见小学生出国留学就可以理解了。
国家的发展在教育,国家的强盛在人才。教育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不可轻言。
|